央行: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 管好货币总闸门

发布:2021-05-12
浏览175次

(原标题:央行: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 管好货币总闸门)

5月11日,央行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再次强调管好货币总闸门、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等,也就国内物价趋势、美国国债收益率上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内涵等热点问题以专栏形式作出回应。

《报告》认为,尽管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积极因素明显增多,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

“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居民消费仍受制约,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多,稳就业压力较大。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区域性金融风险隐患仍然存在。关键领域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绿色转型任务格外紧迫,人口老龄化加快等中长期挑战也不容忽视。”《报告》称。

《报告》提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管好货币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经济体通胀指标表现出上行态势,引发市场对通胀将卷土重来的担忧。《报告》认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通胀走高的主要推动因素有三:一是主要经济体政府出台大规模刺激方案,市场普遍预期总需求将趋于旺盛;二是境外疫情明显反弹,供给端仍存在制约因素,全球经济在后疫情时代的需求复苏进度阶段性快于供给恢复;三是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环境持续处于极度宽松状态。

“目前看上述三方面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全球通胀中枢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延续温和抬升走势。对我国而言,国外通胀走高的输入性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业品价格,叠加去年低基数的影响,可能在今年二、三季度阶段性推高我国PPI涨幅。”《报告》称。

我国是大宗商品主要进口国,从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看,影响PPI的主要是原油、铁矿石和铜,其中原油的下游产业链较长,还会影响化工品等价格,对PPI影响最大。不过,《报告》强调,对于年内PPI阶段性上行,宜历史、客观地看待,待基数效应逐步消退和全球生产供给恢复后,PPI有望趋稳。

“具体到对我国消费者物价的影响上,近年来我国PPI向CPI的传导关系明显减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起伏波动对我国CPI走势的影响也相应较低。加之国内生猪供给已基本恢复,猪肉价格总体趋于下降,粮食连续多年丰收、农产品自给率总体较高,初步预计今年CPI涨幅较为温和,受外部因素影响总体可控,将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报告》称。

《报告》强调,我国作为大型经济体,若无内需趋热相叠加,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并不容易引发明显的输入性通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阶段性推升我国PPI,但输入性通胀的风险总体可控。我国在去年应对疫情时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没有搞大水漫灌,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保持了总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下一步央行将加强监测分析和预期管理,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最新新闻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