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的钻石是否比开采钻石对环境更安全?

发布:2021-05-31
浏览307次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sputniknews报道,全球最大珠宝商之一丹麦潘多拉(Pandora)将不再使用天然钻石,而只会使用在实验室条件下培育的钻石。该公司于5月4日在发布使用人造钻石打造的新系列珠宝Pandora Brilliance(“闪耀潘多拉”)时宣布了这一消息。潘多拉的决定乍看起来不错,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带您一探究竟。

在发布不使用矿产钻石决定的前一年,潘多拉还曾宣布在其珠宝中不再使用新开采的黄金和白银,这是其争取四年内实现碳中和计划的一部分。但是,这些举措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不亚于矿山开采。
钻石行业自媒体《钻石观察》出品人朱光宇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天然钻石的开采,还是培育钻石的生产,都会产生碳排放,对环境造成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并且对于两者的碳排放程度,国际上仍然存在争议。如果从环保层面来判断,则需要具体考量从业公司的操作流程,而不是贸然做出‘一刀切’的定论, 比如是否采用了清洁能源、是否使用节能减排技术等等。”
此外,全球数千万人从事钻石行业,而且发展中国家的许多经济部门都依赖于钻石收入。

由天然钻石理事会(NDC)领导的整个钻石行业企业宣布,珠宝公司的这些举措可能会导致“无法预料的严重后果”。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的多位中国专家表示,这种替代主要是一种营销手段,而非钻石行业的根本转变。

朱光宇说:“道德”确实是一个容易引起大范围讨论的话题。假如未来(有大量)珠宝公司因为“道德”问题而转向实验室培育钻石,在短期内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和钻石市场配比的变化。但是长期来看,“道德”层面的讨论并不利于钻石行业整体的发展。一是因为道德的含义太广,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偏见和争议;二是由于道德并不是钻石本身的属性,而是公司运营的特征。如果我们将道德和钻石牵扯在一起,容易引起消费者对于钻石(天然&培育)的误解,也容易加剧行业内部的矛盾,从而产生不必要的内耗。我认为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应当是合作的关系,而不是互相挤兑。钻石行业的任务,应当是做大市场,而不是互相蚕食。
目前,商店出售的钻石既有天然开采的钻石,也有在美国、中国、欧洲和印度实验室培育的钻石。目前实验室培育钻石的价格约为天然开采钻石的三分之一,且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价格还会下降。

根据贝恩咨询公司(Bain)发布的钻石行业报告,2020年实验室共生产钻石600到700万克拉,而天然开采钻石产量为1.11亿克拉。中国的钻石零售市场中培育钻石的占比很小(低于 1%),但从近期(尤其是去年至今)的发展趋势来看,培育钻石正在零售层面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