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猪”事如意还需协同作战

发布:2021-07-26
浏览313次

原标题:专题报道|“猪”事如意还需协同作战 来源: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

7月下旬以来,随着三轮猪肉收储的到来,养殖端扛价惜售情绪高涨,生猪价格迎来反弹,连续5天的行情拉升,猪价很快回到了8元大关。但还没等养殖户真正反应过来,7月22日猪肉收储刚结束,行情下跌就接踵而来,多地猪价重回7元/斤。

经过调查可以发现,此轮猪周期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养殖户。从上游的饲料生产看,虽然夏粮丰收玉米价格走低对饲料价格有一定打压,但毕竟生猪存栏量尚在高位,对饲料价格构成托底,使得饲料价格处于较高水平,相关饲料企业基本保持了正常盈利水平;从下游的餐饮企业,并未因猪肉价格下降而降低含猪肉菜肴的价格,真正冲击餐饮企业利润的是房租、水电、人工,而并非食材成本。相较之下,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养殖企业受到冲击,坐着“过山车”,想着“盈亏账”。

实际上,生猪养殖企业的求生欲很强,不断寻求转型盈利之路。正如新希望采取的行动,加速低效母猪淘汰,提高种猪生产、商品代育肥等各个环节效率,控制好养猪成本;另有企业探索用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来指导生产,发挥套期保值功能作用来对冲风险;还有企业努力推出新的经营模式和经营场景。当然,也有部分养殖企业正在退出生猪养殖,根据当地资源特色转型特色养殖,也就是边战边退,换个赛道再大干一场。

生猪养殖企业还有一种应对方式,那就是“生扛”,期望守住现有市场格局,来日大翻身。可是,市场会给这些企业机会吗?猪肉价格会在低位徘徊多长时间?生猪养殖企业会否最终二八分化?

笔者认为,“猪”事要如意,不能等,不能靠,不能心存侥幸,除了养殖企业积极自救外,还需多方协同作战。

其实,养殖户并不孤单,部分当地政府已经行动起来,助力生猪养殖企业走出困境。比如生猪养殖第一大省四川省,继出台“猪九条”“新八条”后,7月6日又拿出“猪十条”,加强政策支持,稳定养殖信心;湖南省多地农信社则摸底养殖大户需求,配套出台“户对户”贷款措施,加码特色养殖业。

或许,猪价反弹就在眼前,但赌博式交易不可取。正如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在上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所表达的观点:“不要再赌市场,要加快淘汰低产母猪,做好节本增效的各项工作。”(赵学毅)

养殖户自述

经历最强猪周期 盈利亏损皆“被动”

“搞养殖就得有一颗强大的心脏,能扛得住压力。‘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只要猪一天没出栏,心就一刻也放不下,既担心行情不好,又怕有疫病,心始终悬着。”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豫北一家小型生猪养殖场负责人丽丽(化名)感叹道。

与丽丽有着同样困扰的养殖户不在少数,近日,《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生猪养殖户,在猪价波动调整的背景下,每个人都在思考下一步棋该怎样走。

在进入生猪养殖领域之前,丽丽从事的是肉鸡养殖,因为当地政策的变化,养殖场需要转型,考虑到养殖业务的相似性和现成的场地条件,2017年10月份,其转型进入生猪养殖行业。转型的头一年,丽丽没有挣到钱,此后一年也是在“保本”经营。“一直都是全家人自己动手,人工成本上可以节约一些。但如果算上自家的人力成本,其实是赔钱的。”她说。

在丽丽看来,对于小型养殖场而言,挣钱还是赔钱,都有些“身不由己”。

来自四川汶川的养殖户章先生,是在2020年底与朋友合伙开设的养猪场,目前,其养殖场的生猪规模在500头左右。由于进入养猪行业时已处本轮猪周期高位的尾端,章先生并没有实现盈利,但他并没有为此感到太过焦虑:“个体养殖户养猪一般有两种心态,一种是打‘长期战’,尽量在猪周期高峰时多赚钱,以弥补低谷期的损失;另一种就是赌博的心态。我们现在其实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顺着周期来经营。”

章先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2020年,我们自繁自养一头猪大概能赚4000元,而现在每头猪大约要亏500元左右。去年养猪的人都赚到了钱,其实我们对2021年猪价下跌都有预期,只是没想到会跌得这么狠——去年猪价最高的时候能达到46元/公斤,最近,我们这边的生猪出栏价已经从最低点回升了一些,但也只有15元/公斤到16元/公斤左右。猪价经历‘过山车’,养殖户承担的压力很大。”

在惠农网上,三元仔猪报价已经降至300元每头,然而今年的成交量还在创出新低。在走访过程中,湖南浏阳养殖户刘一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去年4月份,我要提前送烟送礼才能买到仔猪,3000元一头的价格真是咬紧牙关买下的。谁能想到,今年7月份仔猪价格会直接打一折!仔猪越涨越有人抢着买,越跌越没有人问津。”

记者注意到,刘一友正在填写表格,准备申请贷款购买黑山羊羊羔,“我打算下半年养些别的品种,屋后荒山也能派上用场。”

作为个体养殖户,章先生认为,他们的养殖和运营方式与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相比各有优劣。“我们的养猪场是租赁别人的场地,相比大企业大额的场地修建成本、折旧费用和越来越高的管理成本、人工费用,我们的运营成本明显更低一些。不过,大企业在采购饲料、药品方面拥有更强的议价权,同时,资金实力比我们雄厚,抗风险能力也比我们强。”

丽丽对此也抱有相似观点。回忆进入生猪养殖行业的这4年,丽丽觉得,小养殖户在周期上行或下行时,都是非常被动的。不过相较于大企业,小养殖场也有自己的优势,“船小好调头。行情不好的时候就酌情淘汰母猪,灵活减少存栏量,我们现在就在将母猪进行有序淘汰。”

除了关注行业的价格信息、疫病信息之外,丽丽表示,现在的小型养殖场经营者,也会考虑用“杠杆”平衡自己的风险。比如,当地的养殖户会购买一些相关保险,“以前搞养殖的时候不了解政策,有什么风险全在自己身上,现在会买一些保险摊一摊风险。” (桂小笋 舒娅疆 肖 伟)

猪周期全产业链面面观

特色养殖真“香” 上下游企业静观其变

7月份以来,我国已开展3次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竞价交易。其中,7月7日,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收储2万吨;7月14日,该中心收储1.3万吨;7月18日,再次收储2万吨。在此背景下,生猪期货价格止跌反弹,近20个交易日主力合约累计上涨10.73%。

“行情有变,大家都在观望。很多人想再等一等,说不定猪价能有新高,不想把辛苦养大的猪卖得太便宜。”长沙红星批发大市场冻货部门经理李来福表示,“天气炎热,冻肉销售不旺,这波反弹不能期待过高。也有养殖户不想再等,选择出清手头生猪,准备筹资养羊养牛。”

生猪价格小幅反弹,饲料原料多空交织,生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按兵不动相互观望。业内人士表示,生猪价格难言迅速上涨,将有一段较长的磨底时间,守住现有市场格局、静待反击时刻将是企业的最优选择。

加码特色养殖业

宁乡花猪是全国四大生猪地方名种之一,与武冈铜鹅、洞庭湘莲一起被誉为湖南“三宝”。在生猪价格下跌的大背景下,宁乡花猪的养殖也受到影响。

在湖南宁乡依托宁乡花猪养殖场开办农家乐的顾满园向记者表示:“生猪价格的上涨不会那么快,总之需要大家一起熬,熬过冬天就是春天。宁乡人养花猪有300多年的历史,总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放弃。”

“养殖场效益不好,若农家乐的客流再上不来,补不住损失就麻烦了。好在暑假已到,农家乐的客流得到了一定保证。”顾满园表示,“最近长沙很多家庭都选择周末亲子游,游玩结束还可以打包20斤花猪肉。现在是猪肉淡季,能有这样的销量很不错了。”

此前曾有多位业内人士预计,7月份至8月份将迎猪价反弹窗口,养殖企业及养殖户将有喘息之机,但赌博式交易不可取,切莫杠杆交易导致贪小失大。

7月20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高利润阶段已经结束,不要再赌市场,要多关注农业农村部门的官方预警信息,加快淘汰低产母猪,做好节本增效的各项工作。”

7月初,为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湖南省出台《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重点发展湘西黄牛、湘中黑牛、湘南黄牛、湘北肉牛肉羊、湘东黑山羊5个优势牛羊产业区。多地农信社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摸底养殖大户需求,配套出台“户对户”贷款措施。饱受猪价困扰的养殖户们闻讯纷纷行动起来,部分拥有养殖经验和山地资源的养殖户着手出清存栏生猪,加码特色养殖业。

按兵不动静待时机

在生猪价格的调整中,上游饲料企业选择按兵不动,等待更为明确的市场信号。某上市公司饲料分部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饲料业务有一定挑战性,主要受几方面因素影响:夏粮丰收玉米价格走低,对饲料价格有一定打压;生猪存栏量尚在高位,对饲料价格构成托底;近期,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大豆主产区传来局部受灾、疫情反复的消息。多空因素互相交织,很难看清饲料价格的近期走势。为了分散风险,我们还加码了水产饲料、禽类饲料和牛羊饲料项目。”

对于中游养殖企业而言,稳守现有产能成为最优策略。某上市公司董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养猪企业陆续披露业绩预告,大家情况都不太乐观,也都知道猪价有一段不短的底部整理期,只能多看少动。从我们交流的情况来看,同行业上市公司心态普遍都很谨慎,都在等待反击时刻。前几年大家一窝蜂涌上,多方融资大建项目的场景很难重现了。”

他表示,“只有稳稳守住现有产能,将来才有机会打翻身仗。”

猪肉价格下跌已近半年时间,下游餐饮企业却未降价。《证券日报》记者走访蒸浏记、老百姓大食堂、黑色经典等长沙热门餐饮门店发现,梅菜扣肉、农家小炒肉、手打肉丸、风味大香肠等含猪肉的菜肴价格未见调整。

“餐饮企业压力很大,很多门店还在消化去年疫情期间的亏损。”蒸浏记河西荣湾镇门店经理谢国东向记者表示,“房租、水电、人工是门店开销大头,原料成本是其次。夏季天气炎热,既是水产消费旺季,也是猪肉消费淡季。近段时间,猪肉在原料成本中占比不高,淡水鱼、小龙虾、时令蔬菜、调和油、酒水饮料占比更高。单纯因为猪肉价格下跌就倒推财务成本、调整几个非时令菜品的价格,既费时费力,也难有明显效果。”

在生猪产业链上,也并非所有人都按兵不动。《证券日报》记者走访长沙地区商超零售时注意到,步步高超市的肋排价格已从年初的35元/斤调整为20元/斤,猪下水、口条、前腿肉等价格均明显下降。在冷柜前挑选肉品的消费者络绎不绝,一位消费者表示:“猪肉降价就是好,真希望这样的好日子一直持续下去。”(肖 伟)

地方政策

养猪第一大省出台“猪十条”稳生产 

猪企多项措施消解压力

今年以来,猪价的调整对我国生猪生产带来持续影响,养猪第一大省四川省近日祭出“大招”应对。四川省非洲猪瘟防控与恢复生猪生产指挥部于7月份印发《四川省稳定生猪生产十条措施》(以下简称“猪十条”),提出要稳定生猪生产和价格,加强政策支持,稳定养殖信心,确保全年完成4000万头存栏任务和5800万头出栏调度目标。

作为全国生猪消费和养殖大省,四川省2020年出栏生猪5614.4万头,位居全国第一。2021年,其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四川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四川省生猪存栏4451.7万头,同比增长34%,二季度末生猪出栏2928.7万头,同比增长31.4%。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根据生猪生产形势变化,四川省此前已先后发布了“猪九条”“新八条”等政策。此次出台的“猪十条”,包括进一步强化生产服务、深化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鼓励企业开展猪肉产品加工、严格价格监督检查、做好猪肉收储准备、夯实财政支撑、稳定信贷支持、提升保险保障能力、落实环保及用地扶持政策、加强组织领导等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猪十条”明确要密切关注生猪价格、猪粮比价等走势,及时制定生猪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实施方案,并根据预警级别和启动条件要求,及时启动政府冻猪肉储备工作;同时,提出要落实肉制品初精深加工扶持政策,支持加快冷链仓储体系建设等。

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盛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猪肉是民生产品,政府正通过各项调控措施以更好地保障市场稳定、满足老百姓需求。目前来看,我们的优势在于市场流通体制已基本完善,大数据和新兴的信息技术普及程度较高,相关信息平台也建立起来了,在已形成的较灵活有效的价格、流通、仓储机制下,用大数据刻画生猪养殖行业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匹配相关政策,有利于及时、精准调控,尽量减少猪价波动幅度和其对生猪生产造成的影响。”

事实上,猪价波动带来的影响已经体现在了近期企业的业绩中。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截至7月25日,在A股“猪肉概念”板块中,有7家公司2021年上半年业绩预亏,其中不乏生猪养殖领域的龙头企业。有分析指出,6月份全国平均14元左右的猪价突破了大多数规模养殖户的成本线,养殖户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亏损。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从产业链细分领域来看,饲料受到猪价波动的影响不大,当前饲料价格处于较高水平,导致养猪成本相对上涨较多,养殖类企业承受了较大压力。而由于猪价下跌、市场成本降低,近期的猪肉加工产业链反而状况较好。

面对猪价调整,企业已纷纷采取行动,以多项措施积极消解压力。新希望日前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表示:“公司会持续通过提高猪场满负荷率、提升非瘟及其他疫病的防控水平、加速低效母猪淘汰、优化饲料配方与饲喂方案、加强对一线员工的生产技能培训与上岗认证,从后备建群、种猪生产、商品代育肥等各个环节提高效率,把养猪的完全成本控制好并使之逐步下降。”

“养殖企业可以通过严格把控生物安全流程、控制饲养成本、合理分配管理成本及净化种群质量来应对当下猪价低迷的局面,很多企业也在尝试通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来指导生产,以及发挥套期保值功能作用来对冲风险。”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李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1年上半年,能繁母猪群体优化加速,存栏逐渐增量,进入2022年生猪产能或继续上量。

“从需求市场来看,预计2022年生猪价格低点或出现在4月份-5月份。未来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趋势会紧紧围绕国家政策指导,生猪行业向规模化、一体化发展,行业发展将更加健康稳定。”李明表示。

江瀚认为:“未来一段时间,猪肉价格可能依然低位徘徊。生猪养殖产业正面临二八分化的趋势,几轮波动下来,大型企业有可能发展得比较好,中小型企业、个人养殖户或将在市场发展过程中直接被出清。”(舒娅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