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社会金融新增1.99万亿元,同比增长6109亿元,略低于市场平均预期(WIND直径2.17万亿);社会金融股增速10%,较10月下降0.3个百分点。从分项来看,投资实体信贷、企业债券、政府债券是主要拖累项。
12月12日,央行发布了11月财务数据统计报告。
据初步统计,2022年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长1.9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6109亿元。其中,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4万亿元,同比增加1573亿元;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减少648亿元,同比减少514亿元;委托贷款减少88亿元,同比减少123亿元;信托贷款减少365亿元,同比减少1825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90亿元,同比增加573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596亿元,同比减少3410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6520亿元,同比减少163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788亿元,同比减少506亿元。1-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长30.4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51万亿元。
从结构上看,居民贷款较弱,企业贷款较强。11月,实体信贷增加1.14万亿元,同比增加1573亿元。主要原因是11月疫情升温限制了居民的生活半径,加上房地产销售疲软,30个城市的房地产销售仍低于40万平方米,居民部门的贷款增长较低。企业部门贷款,特别是中长期贷款较强,每月增加7367亿元,同比增加2433亿元。这与政策的积极指导有关。[1]11月底,央行和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召开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议强调,扩大中长期贷款,加快形成更多物理工作量,充分发挥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现利息政策。
2022年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1万亿元,同比增加596亿元;实体贷款增加1.14万亿元,同比增加1573亿元。
分部门增加262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2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103亿元;企业(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83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4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367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549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减少99亿元。1月至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9.91万亿元,同比增加1.09万亿元。
11月,企业债券增加596亿元,同比增加3410亿元,主要是因为赎回引起的负面反馈显著增加了信用债券融资成本,许多企业推迟或取消了企业债券融资;其中房地产企业债券发行291亿元,净融资-82亿元,10月净融资-37亿元,“第二支箭”救助私营房地产企业的效果需要进一步显现。政府债券新增6520亿元,同比增长1638亿元,主要是去年财政背景,政府债券基数高,2021年12月政府债券净融资11674亿元,仍是今年12月的高基础,政府债券仍将同比增长,继续拖累社会金融同比表现。
根据中国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2022年8月至11月,房地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分别为374亿元、448亿元、427亿元和291亿元;净融资规模分别为-316亿元、88亿元、37亿元和82亿元。
2022年8月至11月,民营房地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分别为19亿元、47亿元、0亿元、8亿元;净融资规模分别为-108亿元、9亿元、130亿元、43亿元。
信托贷款减少365亿元,同比减少1825亿元;今年11月累计减少5239亿元,同比减少1万亿元,是今年社会金融同比增长的重要支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经过2019-2021年的严格监管,信托业务取得了良好的规范,清算压力明显减弱;二是在今年稳定增长的环境下,基础设施融资需求强劲,基础设施信托业绩明显改善。2023年,信托贷款将继续改善。除了减弱清算压力和基础设施融资需求外,新的有利因素之一是金融十六条允许股票房地产信托延期和鼓励新的;可能的限制因素是,在房地产信贷风险普遍存在的背景下,房地产信托缺乏足够的高质量基础资产。
202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做好当前财政支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指出,对于房地产企业发展贷款、信托贷款等股票融资,在确保债权安全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和房地产企业按照商业原则独立协商,积极支持股票贷款延期,调整还款安排,促进项目完成和交付。
鼓励信托和其他资产管理产品支持合理的房地产融资需求。鼓励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快业务转型,严格执行资产管理产品监管要求,在风险防治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化、法治原则支持房地产企业和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为房地产企业项目并购、商业养老房地产、租赁住房建设提供财政支持。
委托贷款减少88亿元,基本回到今年8月前的正常状态,年内政策开发金融工具基本实施;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90亿元,同比增加573亿元,主要是由于表中票据规模不高。
今年8月至10月,委托贷款增量偏高。主要原因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以股东贷款的形式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这将带来委托贷款的高增长。随着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基本实施,委托贷款高增量的驱动力减弱,自然会回到8月前。
11月M2同比增长12.4%,比10月增长0.6个百分点,可能是因为银行承担了赎回压力下出售的部分债券资产。这种行为将扩大银行资产负债表,增加非金融部门或政府部门的债权(即债券投资),增加非银行存款(金融存款),M2.扩张。由于居民赎回,出售资产的存款最终会变成居民存款,导致居民存款的季节性增加。但这种行为并不会导致M总量的扩张只是改变了存款结构,关键是银行自营的债券投资行为促进了银行的扩张。
11月底,本外币存款余额为263.96万亿元,同比增长11.1%。月底,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57.78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分别比上月底和上年同期增长0.8个和3个百分点。
1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95万亿元,同比增加1.81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增加2.2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976亿元,金融存款减少3681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增加6680亿元。
简而言之,11月社会金融略低是同期经济特征的反映,如房地产销售仍然疲软;也包括疫情升温、金融赎回、政府债券高基数三个因素的干扰。上述因素是短期因素,并不代表未来的趋势,社会金融稳定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中国人民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商业银行工作研讨会明确指出,“全国商业银行要增强责任,发挥头雁作用,主动向前发力”;“全力推动经济进一步稳定向上”。从高频数据来看,随着防疫政策的实质性优化、地铁客运量、飞行航班数量、车辆货运流量在11月底形成拐点,融资需求的改善和供给意愿的适应将促进后续社会金融数据的改善。
核心假设风险
宏观环境变化超预期;流动性环境变化超预期;房地产政策变化超预期;海外央行政策和流动性变化超预期;疫情防治政策变化超预期。
11-08
11-07
11-06
11-05
11-04
11-01
11-01
09-10
07-31
03-24
10-08
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