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事件:
自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中国银行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部署2023年工作。
核心观点: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各部委工作会议、领导采访和新闻发布会,进一步提炼2023年经济工作的具体实施方向:
首先,经济工作,从增强信心开始:部委工作部署以房地产企业、平台企业、民营企业融资为核心起点,突出央行和中国证监会的相关声明。
二是突出稳增长,“扩消费”优先:部委工作部署包括满足服务业主体融资,增加居民消费信贷,促进大宗消费等。;财政部的工作重点是从减税到降低成本,倾向于民生支出和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意愿。
第三,继续发力“稳投资”:部委工作部署包括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进一步提高专项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杠杆效用。重大项目仍是核心起点,关键领域和新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方向“铁公基”规模减弱。
提升信心:房地产企业、平台企业、民营企业融资。(1)房地产方面,继续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保优质主体”思想突出表现在债权和股权上“两支箭”(2)在平台企业方面,中国证监会表示,要推进中美审计常态化合作,加快平台企业境外上市“绿灯”案例落地。(3)在民营企业融资方面,央行表示将释放。LPR中国证监会表示,要加快股权融资审批。
恢复和扩大消费是优先事项:供需两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首位”从增加居民收入、释放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需求入手。
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服务业主体融资、居民消费信贷、支持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进行了明确部署;虽然财政部的工作部署并没有直接涉及消费,但工作重点是从往年的减税降费、向教育、医疗等民生支出和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从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平衡区域和家庭之间的收支差异,从而提振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意愿。
稳定投资:重大项目是起点,进一步提高专项债券的使用效率和杠杆效用。
2023年,广义财政将继续努力支持“十四五”重大项目的实施。一是2023年地方政府杠杆空间有限,特别是国债或调用结算限额将补充基础设施资金缺口;二是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国家常务委员会要求冬季施工条件不得停工。
从部委部署来看,2023年重大项目投资将继续得到政策性金融工具的支持,进一步提高专项债券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杠杆效用。财政部表示,2023年将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投资领域和资本范围。中国银行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央行提出继续在支持重大项目方面发挥金融作用。
《扩大内需纲要》明确了投资方向,未来增量主要在关键领域加强薄弱环节和新基础设施建设。“铁公基”国铁集团预计2023年投产新线3000公里,明显低于2022年4100公里,达到近年来的低点。
风险提示:美联储加息终点高于预期,全球衰退风险上升;国内疫情反复发生。
1、核心观点:增强信心,扩大消费,稳定投资
自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委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部署2023年工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于12月23日召开。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各部委工作会议、领导专访、新闻发布会等方面,我们进一步提炼了2023年经济工作的具体实施方向:
首先,经济工作,从提高发展信心开始:部委工作部署以房地产企业、平台企业、民营企业融资为核心起点,突出央行和中国证监会的相关声明。
二是突出稳增长,“扩消费”优先:部委工作部署包括满足服务业主体融资,增加居民消费信贷,促进大宗消费等。;财政部的工作重点是从减税到降低成本,倾向于民生支出和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意愿。
第三,继续发力“稳投资”:部委工作部署包括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进一步提高专项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杠杆效用。重大项目仍是核心起点,关键领域和新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方向“铁公基”规模减弱。
二、如何提升企业预期
从提高社会心理预期和发展信心入手。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目前,我国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固,需求萎缩,供给影响,预计三重压力仍较大,外部环境动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加深”。根据对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会议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大局出发,从提高社会心理预期、增强发展信心入手,做好工作。”。
目前,中国面临的预期疲软包括许多方面,一是居民资产负债表收缩,消费和投资信心下降,二是国内民营企业家信心不足,中美关系日益紧张,国际地缘政治风险事件和美联储大幅加息。
从具体工作中,如何稳定预期,增强信心?从各部委工作部署来看,以房地产企业、平台企业、民营企业融资为核心起点,突出央行和中国证监会的相关声明:
房地产方面,继续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保优质主体”思想突出表现在债权和股权上“两支箭”。央行要求继续“推进防范化解优质房地产企业风险,改善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状况”。中国证监会关于债权、股权、股权“两支箭”进一步部署,要求“推进央地合作增信,共同支持民营房企发债,允许符合条件的房企借壳上市房企”。
平台企业方面,中国证监会表示,要推进中美审计常态化合作,加快平台企业境外上市“绿灯”案例落地。
在民营企业融资方面,要继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快股权融资审批。央行表示,要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继续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进一步释放LPR改革效率,促进企业融资成本稳步下降,意味着总货币政策仍有发展空间。中国证监会表示,要稳步推进并购重组登记制度改革,落实“分道制”“小额快速”等待审计机制。
并购重组“分道制”,“小额快速”审计机制将大大简化行政许可,缩短审计时间,拓宽企业融资渠道。2013年10月,中国证监会实施并购重组“分道制”审计是指根据财务顾问的执业能力、上市公司的标准化经营、行业政策和交易类型的不同,实行差异化的审计制度安排。其中,对符合标准的并购申请,实行豁免审计或快速审计。2018年10月,中国证监会启动“小额快速”并购重组审计机制,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符合一定条件的,中国证监会受理后直接报并购重组委员会审议。同时,中国证监会明确,新的并购重组审计渠道产业类型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等十大产业。
11-08
11-07
11-06
11-05
11-04
11-01
09-19
03-24
03-26
06-29
03-02
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