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2017/2018年度储备棉市场正式开始抛储,从过去的几个交易日来看,市场成交并不积极,这是当前市场状况下的正常反映。笔者认为,短期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现状难以改变,棉价将继续承压下行。
储备棉成交遇冷
截至3月20日,累计计划出库21.01万吨,累计出库成交15.18万吨,成交率为72.24%;成交平均价格为14442元/吨,折3128价格15654元/吨,成交最高价16310元/吨,最低价12940元/吨。从市场成交情况看,同比去年开局要差很多,2016/2017年度最初的储备棉成交率达到93%,7个交易日累计成交了20.2万吨。在去年储备棉抛储初期,市场成交活跃有一定的非理性因素;今年在市场回归理性的情况下,市场成交率或进一步下行。
供给充足和工业库存支撑,使得纺织企业在参与储备棉市场时能够保持理性。截至3月12日,纺织企业棉花平均库存使用天数约为46.4天(含到港进口棉数量),环比增加4.5天,同比增加12.5天。而新棉供应充足,进口棉也大量到港,加上储备棉的抛售,企业基本上能够随用随买,不存在无米下锅的情况。
需求无明显改善
2017/2018年度,国内棉花增产明显,产量预期在570万吨左右,同比去年增长100万吨,且质量也得到提升。同时,去年抛储达到322万吨的天量,也造成年度期末库存明显增加,比上个年度增加了近70万吨。
因此,在不考虑进口和国储棉供应的情况下,今年的供应量同比增加了170万吨,即使假设本年度国内需求增长30万吨,供过于求的局面仍然非常严峻。
据中国棉花信息网的最新数据,2月底的国内工商业库存达到424万吨,同比去年增加122万吨。市面上棉花充裕,而下游企业需求却没有明显好转,企业采购欲望不强,棉花价格持续阴跌。
产业链方面,纱线价格没有明显提升,纺纱利润没有增厚,订单也无大的改善,加上资金偏紧,因此近期企业放量采购的概率较小,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疲弱的棉市。
基本面长期向好
虽然近期国内市场供需面较差,但从长远来看,全球棉市基本面向好,有望改变市场预期。首先,在今年抛储结束后,国储存量有望下降至250万吨以内,结合我国的产销情况,基本上属于安全库存,国储棉压力已经完全释放。其次,由于棉花种植面积萎缩,后期国内供应预计维持在570万吨,需求维持在870万吨,存在300万吨左右的缺口。最后,受需求稳步提升影响,全球期末库存连年回落,未来将走向紧平衡。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市场参与者在国储抛售后期或加大补库力度,提升储备棉的成交比率,从而抬升价格。
综上所述,鉴于目前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难以改变,近期棉价还将承压,但后期市场预期可能会发生变化,催生企业的补库积极性,从而推升棉花价格。
11-08
11-07
11-06
11-05
11-04
11-01
02-06
04-08
05-25
05-18
03-28
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