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中美贸易摩擦纠纷不断,大豆、豆粕行情潮涨潮落,热闹非凡。比较来看,国内玉米市场倒显得乖巧了许多,在临储玉米大手笔出货的风声压力下,玉米大行情早早回归本色,看期货市场的几个玉米合约,运行的轨迹一直是不温不火,再不是春节前后那个耀眼的明星了。
不过,随着美国高粱禁运,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火爆,玉米也总算收获了一些谈资,前几日,华北玉米深加工现货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向好,比较引人关注。在现阶段玉米成本、利润都相对透明的背景下,国内玉米市场又会发展向何处,是业内普遍关心的一个话题。其实,考虑到目前玉米拍卖出库这样的大背景,不难猜测中长期时间内,国内玉米必然是大概率表现上行压力大、发展缓慢的局面,除非有大的事件或政策出现,否则国内玉米行情恐难出现比较大的上涨和下跌,但不排除时不时会出现一些阶段性、区域性的玉米行情。
上周华北地区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就出现了一次提价行为。伴随国内玉米价格回调,淀粉行情和利润回暖,随着新一轮淀粉下游消费来临,国内深加工企业的备货季也被迫来到。
考虑到玉米临储拍卖刚刚启动,短期之内还难转换成对市场的有效供给,所以华北的深加工主体也必然将消耗农户手中及市场残存的为数不多的余粮,供需压力下,区域性行情节奏被调动。
不过从市场反馈来看,这一波玉米行情也快速平息,背后的原因仍无外乎玉米的拍卖效应,后期玉米供需进一步明朗。此外,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可能,那就是当前市场上积累的粮源比想象中略多,一些中小贸易商手中还掌握一定库存,也导致了价格压力快速释放。所以,尽管有玉米拍卖的大环境,但笔者认为类似的区域性或者阶段性行情应该还会不时发生,做好市场调研,提前把握先机十分必要。
4月17日,我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原产美国进口高粱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依据相关裁定,进口高粱的相关主体,需要向海关提供比率为178%的保证金。
有机构做出计算,此决议一出,美国高粱进口成本将从原来的1700元/吨上涨至4600元/吨,远高于国内优质高粱的价格。此举必然造成进口高粱无利可图,也将给我国玉米供需让出少量缺口,一定程度上给国产玉米形成利好,不过实际影响可能有限。
从进口量来看,2017年我国高粱进口仅在500万吨左右,而一些统计表明,国内玉米每月的消耗量或在1800万吨,高粱进口体量不足以撼动整体玉米市场。另外,去年11月份以后国内玉米行情一路向上,给了进口高粱足够的利润空间,2月份国家宣布对高粱开展调查后,进口商抓紧时间加大了进口力度,虽然目前暂无具体数据,然而短短两个月高粱的进口水平想来有限,实际让出的市场缺口可能也就在200-300万吨上下,尚不及临储玉米一天的拍卖成交量,所以高粱题材对现阶段市场的冲击不强,期货盘面反应平淡。
未来玉米行情将大概率在压力中前行。抛开临储玉米拍卖不提,目前也已经到了东北地区春播时期。虽然前段时间国家有政策旨在平衡玉米、大豆的种植规模,并明确提出东北地区大豆补贴水平要高于玉米,但鉴于实质性补贴标准尚未公布,且2017年尝到种植玉米的甜头后,农户对种植玉米的积极性较高,因此玉米种植面积增加成为大概率事件。
3月份我国农业种子产供需形势分析春季例会上,有消息流传我国东北、黄淮海一带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可能增加1400万亩左右,基本也在合理的预期范围内,这样一来,理论上2018年我国玉米产量或增加500万吨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国内玉米行情是在华北、黄淮玉米遭遇减产和品质变差的背景下,深加工产能不断扩充引发的连锁效应和行情,而本年度的“拉尼娜”现象已经基本结束,若2018年不出现大范围自然灾害,玉米产量将满血恢复,秋冬季再现火爆的行情恐怕不易。
近一段时间东北地区降水状况也比较不错,除了辽西种植基础条件薄弱的一带,东北大部地区地表墒情状况比较乐观,春播和作物前期生产,一两个月内,干旱题材噱头的发生概率也似乎不大。
从玉米消费环节来看,深加工、饲料养殖倒是都还有增加的空间。有业内人士称2018年国内玉米消费总量有望增加1500万吨,达到2.25亿吨的规模。其中饲用消费预计将达到1.40亿吨,比2017年增加500万吨以上,玉米深加工产能消费将增加800万吨,达到7300万吨。而如果按照种子产供需形势分析例会的预期来算,种植规模上升再叠加无减产天气和灾害,那么总得玉米产量预期有望跟上玉米消费增加的水平,再算上临储玉米的释放,2018年我国玉米总得供需结构总体宽松的,仍需要足够的题材才能引发大行情的发生。
11-08
11-07
11-06
11-05
11-04
11-01
04-03
03-20
06-14
05-09
06-12
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