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发布《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其中,关于高等教育的诸多规划及目标备受关注:推动6所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范围;到2025年,12-15所高水平大学稳居全国前列,若干学科居于国内领先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新建3-5所粤港澳合作办学机构,新设3-5所不具法人性质的合作办学机构和联合研究院。
广东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2020年GDP已经超过11万亿,拥有广州、深圳和佛山3座万亿GDP城市,东莞也将大概率在今年迈入“万亿俱乐部”。但相比之下,全省的高等教育实力与经济实力并不匹配,仅有5所国家“双一流”大学,难以支撑其创新生态体系。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规划》提出,广东教育必须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前沿,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统筹发展职业教育,深化高校综合改革,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教材教学改革,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尤其是通过高等教育的加速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智力支撑,将是广东教育“十四五”的一大重要目标。
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
兴办高水平大学,加快推动高等教育继续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区域经济提供人才、创新支撑,是广东近年来的重点工作之一。
不只是新建,广东的高等教育发展包含了一系列组合拳。2018年,广东推出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将相关普通本科高校分为“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三大发展组团,分类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以及“特色高校提升计划”。
关于“冲一流”,此次的《规划》提出,推动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水平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范围。而在预期性目标中,2025年广东省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数量将增加至7所。
除了提升之外,一大批新的高校,也正在筹备之中。
分区域来看,两大中心城市广州、深圳将在高等教育领域发挥“核心引擎”作用,加快推动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海洋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广州交通大学等高校,着力建设一批与5G、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海洋经济、智能经济、大健康等主体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高水平国际化高校,打造集协同育人、科研、服务于一体的新型智慧中心。
珠三角其他城市,则将加快筹设大湾区大学、中山科技大学等高校,促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提升高等教育服务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规划》提出,支持汕头、湛江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校集群,推进汕头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等相关高校重点围绕海洋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生物医药等学科专业领域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服务沿海经济带地区承接重大产业。
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广东需要更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高校,这“三高”不仅要体现在高精尖学科上,还要体现在高校本身的多样性上,既要有研究型精英大学,同时又需要一些应用型高校,才能够适应经济社会、高新产业发展多方面的需求。
研究生在校生人数预期增加55%
事实上,如果仅从培养人数上来衡量广东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2020年,全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量为240万人,在全国仅低于河南省。2020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编写、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报告(2019)》也指出,总体而言,广东高等教育大省地位已经确立。
但从高等教育的培养结构与层次来看,广东却存在短板。譬如,2019年底,全省高等教育专科在校生规模为89.42万人,本专科在校生比例约为1.3:1。与一些经济发达省市相比,广东的本专科人才培养结构仍有优化空间。
而代表着更高培养层次的研究生数量,广东也并无优势。根据广东省统计公报披露的数据,2020年,全省在校研究生人数为15.47万。以同期北京、上海和江苏作为参照,三地的在校研究生人数分别为38.7万、17.81万和24.4万。
今年4月,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就曾提出,提高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水平,促进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
此次的《规划》提出了更明确的研究生培养规模目标,到2025年,预期研究生在校生人数达到24万。这意味着,未来5年内,研究生在校生人数要增加55%。
这或将通过两个方式来实现,一是现有高校的扩招,二是新增具备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高校。
其中,从2022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来看,广东多所高校都将扩招,譬如,中山大学、广东医科大学拟招生计划较去年各增加500人,暨南大学拟增加400人,南方医科大学拟增加300人。
未来5年内,广东省拟将新建3-5所粤港澳合作办学机构,从过往的经验来看,这些合办大学在设立之初就具备了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资格。
《规划》还格外强调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以及突出对区域创新的支撑作用。
具体包括: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分类培养体系,加强对学术学位研究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和系统科研训练,深化科教融合,着力提升分析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坚持以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深化产教融合,着力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发展水平或解决行业产业技术问题的能力;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依托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高水平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项目,支持研究生深度参与产学研合作;加强校内与校外导师有机结合的“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等。
在前沿科技竞争时代,高水平大学的研究生往往也正是科研、产业人才的重要储备力量。并且,从广东的思路来看,《规划》中多次强调成果转化、产教融合,并明确提出“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和人才优势,主动融入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大疆创始人汪滔的导师李泽湘曾在去年指出,大学研究必须对产业发展产生影响,才能显现出大学的意义。
广东一所研究型大学老师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国际上的情况来看,的确一些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为产业界提供了很多基础研究的支持,但高校的很多研究成果事实上是很难转化出去的,全世界都如此。除了研究之外,研究型大学同时也承担着培养一流学生的任务,培养他们的独立研究能力。”
11-08
11-07
11-06
11-05
11-04
11-01
04-15
06-24
07-23
08-09
04-09
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