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服务已经融入到生产和生活中,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中共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气象服务日益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气象服务不再只是提醒寒冷、阳光、温暖,而是利用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公众、各行各业提供更精细、专业、多元化的服务、服务防灾减灾、农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确保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丰富、生态良好,帮助经济社会优质发展。
幼苗已经破土而出,愉快。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加信镇,新河有机米专业合作社的育苗温室温暖融洽。
经过10多天棚内的加热和保温,有机稻种子比往年提前10-15天播种,幼苗种植到12000亩覆膜田。田间有10多台气象监测设备,全天候记录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光强、降雨量等16种气象要素。这些数据通过物联网传输到智能气象平台,实时显示在合作社大屏幕和董事长姚宏亮的手机上。
智能气象平台不仅提前警告暴雪、冰雹等灾害性天气,还提示病虫害等信息,从育苗、插秧、田间管理到加工储存,实现全过程监控,可随时查看。姚宏亮告诉记者,这一系列数字化、影视化的记录,形成了可追溯的水稻信息库,并将专属二维码与气候质量评价信息相结合,为合作社有机水稻认证提供了支持。可追溯的有机水稻在市场上更受欢迎。
过去种粮是靠天吃饭,现在是‘看天管理’。姚宏亮表示,自2015年使用智能气象系统以来,灾害性天气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大大降低,大米生产全过程质量可控,农业加快数字化和现代化。
黑龙江是一个大粮仓,农业生产离不开气象部门提供的精细服务。根据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黑龙江省气象部门重新划分全省积温带,对主要种植品种进行精细划分。农业气象技术人员经常到田间开展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基本实现了对新农业经营者的直接服务的全覆盖,如手机短信、黑龙江气象APP、电子显示屏、微信等。
农业和气象自古以来就是不可分割的。如今,农业气象服务已成为中国最大、最成熟模最大、技术最成熟、系统最规范的业务。以农业气象指标、作物生长模拟、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为核心的商业平台,逐渐成为农业优质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农业防灾减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国家、省、市、县、乡五级服务模式。中国气象局还与农业和农村部共同建立了10个特色农业气象中心。地方气象部门根据当地情况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农业气象服务。
期待已久的‘头水’终于来了!安徽省苏州市永桥区石村镇林口村、秋德家庭农场负责人孔祥志非常高兴。当地连续几天无雨,农田干旱。安徽省气象部门提前预测降水过程,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消除干旱。
河南丰辉盛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金昭说:多亏了气象服务,我们这里的蔬菜标准高,质量好,非常受客户欢迎。。在河南省,气象部门建立了农业数字档案馆,为蔬菜种植提供科学参考,提高质量,向国内外销售优质蔬菜。
在湖北省,气象部门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从一县一业、一村一产品入手,建立农业气象服务指标32个,提供农业天气预报等6类24种服务产品,实现9种作物定制气象服务。
农村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目前,57000个区域自动气象站覆盖全国95.9%的城镇;灾害性天气短时间临近,预报预警业务细化到乡镇;全国35.6万条中小河流,59万条山洪沟,6.5万个泥石流点,28万个滑坡隐患点完成风险普查。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预警发布室副总师杨继国说:气象科技元素融入农村振兴,进入田野,发挥气象服务帮助人们趋利避害的作用,保障收入和安全。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一些重大气象灾害将对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在高原、山区、沙漠地区、干旱、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中,难以监测、预测和预警。杨继国说: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的建设,帮助农村振兴。
我每天都知道花粉浓度的预测。高的时候躲起来,低的时候出去。春天,对花粉过敏的北京市民沈女士每天都密切关注花粉浓度的预测信息。
过去,我的鼻子和眼睛过敏,直到我无法控制的时候才服药。今年,我关注了气象北京的微信官方账号。我可以在花粉浓度增加之前得到警告。我可以提前服药。我基本上可以控制过敏而不攻击。一位网友在北京气象局微信官方账号上留言。
北京市气象局与同仁医院长期合作,在全市各区设立了花粉观测点。花粉观测和分级预测结果通过气象北京、花粉监测预测微信官方账号和花粉健康宝小程序发布。
如何制作花粉浓度预报?
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叶彩华告诉记者:首先,建立北京花粉总浓度及相关气象数据集,建立气传致敏花粉植物气象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算法建立未来三天每日花粉浓度等级预测模型,准确率超过70%。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首席研究员刘艳祥说: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气象与健康密切相关。因此,我们不断研究和开发与健康相关的气象预报产品,更准确、更精细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如今,天气预报不仅仅是天气预报,还发布了各种生活气象指数,为公众提供亲密的服务。气象部门引入数学统计方法,计算气压、温度、湿度等气象因素,最终形成气象预测生命指数。这些指数进一步深化了天气预报。目前,地方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指数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包括感冒、着装、紫外线、防晒、风寒、干燥、洗车、晨练等指标,帮助人们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
近年来,全社会的气象预报和预警等公共服务不断加强。中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气象预报和预警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与有关部门联动应对,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气象灾害的影响,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和韧性。
2020年6月,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一场暴雨倾盆而下。一个半小时后,它达到了暴雨红色预警的水平。保靖县气象台台长周延洲立即向风险地区的乡镇发出警告。迁陵镇哪洞村干部和气象信息员收到信息后,迅速帮助村民转移。罗景华一家五口四名村民一转移到安全区,就听到一声巨响。巨石夹杂着沉积物,植被冲进了罗景华的家。
幸运的是,预警及时,如果再晚几分钟,就会发生大事。罗景华心有余悸地说。
充分发挥气象预警信息树和命令枪的作用,早是前提,快是关键,必须是基础。我国气象预报和预警能力不断提高。目前,暴雨预警的准确性已达到89%,台风路径预报的24小时误差已降至70公里。强对流天气预警可提前38分钟发布,比十二五末缩短16分钟。
准确报告也应该让社会各界收到。2015年,中国气象局成立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立国家应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多部门共享的终端服务矩阵,形成国家、省、地、市、县预警发布业务体系。截至2021年底,已发布200多万条预警信息,其中96%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气象灾害造成的年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下降,气象防灾减灾的效益和作用不断突出。
3月4日,2022年北京冬季残奥会开幕当天,华北电网新能源最大发电能力达到1.04亿千瓦,占华北电网总负荷的48%。华北电网已成为中国第一个新能源发电能力突破1亿千瓦大关的区域电网。通过世界上电压水平最高、输送能力最大的张北柔性直。
11-08
11-07
11-06
11-05
11-04
11-01
09-18
11-05
04-07
10-24
12-25
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