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公布的10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5,较上月下行1.1个百分点。这是自7月份以来首次跌破50.0的景气度临界值。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10月份,制造业景气度不高,表明目前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稳固,需求特别是外需偏弱。
从分项数据看,10月份,受访的制造业企业产量结束前两月的小幅扩张走势转为收缩是拖累指数走势的重要原因。据介绍,减产的企业普遍表示原因与销售相对疲弱有关,尤其是海外市场。生产的变化源于需求。从国内外的新订单变化情况来看,王喆介绍,制造业新订单指数虽然连续第三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但幅度连降两月,需求扩张速度减缓。其中,外需持续下降,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第四个月低于荣枯线。受此影响,制造业企业相应减少了供给。
客户需求走弱,也影响到了厂商的采购意愿。数据显示,10月份,采购数量出现7月以来的首次回落。为了控制成本,制造商更多地动用现有库存,这带来了投入品库存温和下降。另一方面,由于销售不及预期等原因,成品库存创下2015年9月后最显著积压率。
商品产销变化还影响了用工需求。10月份,制造业企业连续第二个月压缩用工,用工出现5月份以来最显著降幅。分析指出,有迹象表明,顾客需求减弱,加上削减成本的考虑,导致企业重新调整用工数量。
企业还面临成本增加的压力。数据显示,10月,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双双位于扩张区间,其中购进价格指数达到今年2月以来的最高点。虽然经营成本增加,但在市场需求仍然较弱的背景下,即便制造商试图将部分压力向下游传导,商品销售价格提价空间十分有限。
从企业预期来看,部分企业预期新产品发布和海内外客户需求改善会有助支撑营收增长。从整体看,受访者对未来一年全球经济前景较为担忧。
王喆表示,10月,制造业景气度不高。供给、就业、外需均不同程度下降,内需维持扩张态势但速度渐缓。目前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稳固,内外部不确定因素较多。考虑到政策层面,前期多项促消费、扩投资、稳预期政策基础上,中央日前决定增发1万亿元国债,用于支持灾后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有助于稳经济大盘。
11-08
11-07
11-06
11-05
11-04
11-01
09-21
01-31
08-17
02-23
06-20
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