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支付领域监管收紧、存量牌照持续减少,第三方支付牌照价值按道理应该不断上升,令人意外的是,却出现了有价无市的情况。
近日,有圈内人士向《证券日报》透露,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成交价已大幅缩水,以前都在8亿—10亿元之间,现在全牌照3亿—4亿元就可以成交,即便如此也是有价无市。
而在半年前,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还被曝出在14亿元左右。短短半年,缩水七成,支付牌照买卖江湖日渐回冷。
根据2010年6月21日央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分类,第三方支付业务主要分为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和银行卡收单三类。其中网络支付又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
在2011年-2015年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共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271张。由于在备付金、清结算、二清、套码等方面开始陆续暴露问题,监管层开始出手整顿支付行业。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明确表示“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支付机构”,从此暂停发放支付牌照。这也使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变为了稀缺资源,牌照交易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
对于需要掌控高频交易场景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拥有独立的支付系统尤为重要,为获此通行证,先后有京东收购网银在线,小米收购捷付睿通。2016年9月,美团就曾因其没有支付这一底层服务,大约花了13亿人民币,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钱袋宝,正式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可以开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的有149家,可以开展互联网支付业务的有110家,可以开展银行卡收单业务的有61家,可以开展移动电话支付业务的有48家,可以开展固定电话支付的有8家,可以开展数字电视支付的有6家,可以开展预付卡受理业务的有5家。其中,就包括阿里、京东、百度、唯品会、滴滴、美团等互联网企业,也涵盖了传统金融机构、通信企业等。
11-08
11-07
11-06
11-05
11-04
11-01
09-30
01-27
10-15
11-26
10-30
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