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车辆业务不足以对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发布:2022-06-24
浏览217次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中通客车发布了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和停牌核查公告。

6月21日晚,中通公司发布公告,公司股票交易价格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上涨偏差超过20%。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的相关规定,这是股票交易的异常波动。为了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公司将检查股票交易的异常波动。自6月22日以来,该公司的股票停牌,并在披露验证公告后恢复交易。

这是该公司自6月份以来的第二次停牌验证。6月21日,公司股价以每股21.32元的价格收盘,股价开盘时涨幅超过三倍。从核酸检测车的概念到太阳能车的概念,中通业绩损失方面获得了15个交易限额,并通过摩擦热点和两封询价信。中通公交车被称为恶魔股票,其基本面能否迎来真正的转折点?

5月13日至5月31日,中通客车连续收获13个涨停板;6月17日至6月20日,中通客车重现涨停。一个多月时间,公司喜提15个涨停板,股价从5月13日的4.77元/股,一路狂奔至6月21日的21.32元/股,涨幅达到346.96%。

核酸检测车的概念引发了该公司股价的每日限价开关。5月9日,一些投资者问,在核酸规范化的预期下,该公司是否有适合这一场景的产品,为中国的防疫工作做出了贡献。

中通巴士回答说,目前销售的产品为P2+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2米和13米两辆核酸检测车,在多家医院的使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消息引起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自5月13日以来,该公司的股价一直在上涨,这引起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关注,因为证券交易所要求公司检查和回答是否有重大信息应该披露但没有披露,基本面是否发生重大变化;解释公司核酸检测车的业务规模,以及对公司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的影响。

那么,核酸检测车在二级市场上为公司贡献了多少业绩?

5月31日,在回应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关注函时,中通客车表示,该公司最近没有出现异常情况。2022年1月至4月,公司共销售核酸检测车辆20辆,收入6170.97万元,产品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39%;以销售为基础,生产为基础,无库存。截至5月30日,公司手头有18辆核酸检测车,预计收入4578万元。核酸检测车辆业务不足以对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虽然核酸检测车辆业务难以为中通公交车的业绩做出巨大贡献,但公司的股价继续偏离基本面。深圳证券交易所要求中通公交车从6月2日起停牌验证,并再次发出询价函。6月13日晚,中通公交回复称,受疫情、行业总量、销售规模、成本上升、期间费用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净利润和盈利能力在扣除非盈利能力后逐年下降。

中通客车的业绩令人担忧,不同于公司在二级市场的亮眼表现。

2017年至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2021年更是从盈亏,归母净利润为2.2亿元。2022年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

对此,中通客车表示客车销量持续下降,单车成本也在上升。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中通客车销量分别为15038台、10466台、10050台。

根据公司公布的5月及年销量数据,中通客车5月产量439台,本年累计产量2580台,同比下降14.51%;5月销量482台,本年累计销量2739台,同比下降7.72%。

在2021年度报告中,中通公交车表示,公交行业容易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容易出现政策波动。由于目前国家补贴政策对国内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下降,公交业整体处于逐渐下降的阶段。

从龙虎榜数据来看,中通客车本次行情绝大多数是游资占据买卖金额前五席位,业绩表现不佳,股价持续上涨。

事实上,除了核酸检测车的概念外,中通公交车还提出了太阳能增量程序智能驾驶公交车的概念,该公司的股价在6月17日和6月20日再次出现两个交易限额。

6月17日晚,中通巴士在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该公司已经完成了研发太阳能远程智能驾驶巴士,具有太阳能远程发电和自动驾驶功能,可以实现太阳能进入动力电池。此外,该公司还表示,将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开展氢内燃机器和客车的研发。

江西新能源技术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所所长张翔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这一概念仍然非常不成熟,远离商业化。首先,由于光伏电池成本高,政府对汽车中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应用没有特殊的补贴政策,这将增加汽车的制造成本;第二,由于太阳能发电装置重量大,客车重量和耗电量增加。这意味着太阳能汽车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为中通贡献利润增长点。

无论是核酸检测车概念还是太阳能车概念,在主营业务低迷的情况下,都难以对中通客车产生实质利好。

一些股东选择逢高减持中通客车股份,这是公司股价暴涨的诱惑。

5月31日晚,中通公交车宣布,计划在15个交易日后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减持中通公交车不超过1180万股,收到减持股份超过5%的股东山东国投发布的减持计划通知函。

对于中通客车来说,长期发展也应该着眼于主业,而不是频频蹭热门概念,有不愿具名的汽车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