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事件发生后,冬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低于常年同期

发布:2022-10-12
浏览102次

拉尼娜事件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监测结果,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正在进一步持续,预计将持续到2022/2023年冬季。

至于今年是冷冬还是暖冬,中国气象局向中新网回复,目前无法发布相关预测。国家气候中心将于10月底召开冬季气候会议,并及时提供最新的预测意见和服务信息。

拉尼娜事件发生后,冬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低于常年同期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Nia音译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异常下降的现象。

今年8月,根据全球长期预测产品中心的预测,目前的拉尼娜事件将在未来六个月内持续,2022年9月至11月的概率为70%,但2022/2023年12月至2月的概率将逐渐降至55%。

国家气候中心表示,拉尼娜事件对华西秋雨、南秋旱、北秋汛等秋冬地区气候异常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在拉尼娜事件发生后的冬季(当年12月至次年2月),我国冬季气温异常的主要特点是: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低于常年同期,特别是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华南大部分地区、西南东北部、西北大部分地区。

拉尼娜事件发生后,我国冬季降水主要表现为:大规模降水较少,特别是东北、长江中下游、西南、新疆北部;西南北部、西北东部降水较多。

需要注意的是,拉尼娜事件对中国冬季气候的影响存在年龄差异。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自1951年以来,发生了15起拉尼娜事件。1986年以前,拉尼娜事件的冬季是寒冷的冬季,但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后,拉尼娜事件的频率增加了。

自今年秋季以来(2022年9月1日至10月9日),全国平均气温为16.7℃,比常年同期高0.6℃;全国平均降水量为70.9mm,比常年同期少9.9%,呈现暖干气候特征。

全国共有679个国家气象站达到或突破当月历史极值,其中安徽青阳、湖北阳新等321站达到或突破当季历史极值。

自1961年以来,中国的平均降水量在历史同期排名第七。全国共有86个国家气象站达到或突破当月历史极值,其中21个达到或突破当季历史极值,云南泸西突破历史极值。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建议,拉尼娜事件只是影响中国秋冬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气候受北极海冰、欧亚积雪等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系统的自然变量也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