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国务院联合防治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委员会发言人米峰表示,目前,疫情防治的重点已从感染防治转向医疗治疗。社区和农村地区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家庭医生和农村医生是群众健康的守门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促进感染者分类治疗、风险群体健康监测管理、保障老年人和儿童等重点群体医疗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米峰表示,要根据疫情情况、病情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加强重点群体健康监测和服务保障,及时提供咨询指导;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设置,筑牢基层首诊第一道防线。
12月15日,国务院联合防治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委员会基层卫生长聂春雷表示,在新形势下,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提高基层应对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地方联合防治机制要充分发挥作用,动员各方支持社区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工作,形成疫情防治联合力量。
二是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必要的设备,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要的药品和抗原。
三是有效增加基层人力。短期内,可通过二、三级医院向基层派遣退休医务人员,休医务人员,丰富其他岗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时,充分发挥家庭医生的作用,促进关键群体的全面覆盖,确保有需要时联系家庭医生。
四是积极发挥医学会医学会领导医院的作用,加强对其成员单位发热诊所(门诊)建设和运行的技术指导。协调医学会人员部署,畅通双向转诊渠道,加强基层技术支持、培训、指导和质量控制。
聂春雷还表示,北京已有340多个社区中心开设了发热诊所,为发热患者提供门诊服务。
据北京头条微博报道,1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全国高校抗疫讲堂”第十版新冠诊疗方案及防控方案即将出台。钟南山院士指出,新方案有利于在积极防疫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新的防控诊疗方案有利于逐步放开,使经济发展更加顺利。”钟南山院士在“全国高校抗疫讲堂”上如是说。
12月7日,国务院联合防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优化实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十条”引导各地因时因势统筹基本医疗服务和疫情防控,确保社会正常运转。“新十条”自推出一周以来,社会疫情防控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今年3月15日和6月28日分别公布了现行的第九版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许多措施不再适应“新十条”发布后的防疫现实。比如第九版的诊疗方案对轻症患者还是采用的。“集中隔离管理”的措施,“新十条”轻症和无症状患者不再被迫集中隔离。此外,第九版防控方案中强调的内容也不再强制。“动态清零”总方针和风险人员的控制措施不再符合当前防控任务的要求。
据央视新闻报道,12月15日,全国高校抗疫讲堂在中山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院士讲话:新冠(Omicron)疫情动态及应对。
钟南山在讲堂上说,广州流行毒株是BA.5.2.北方流行毒株BF.7(BA.5.2.1.7的简称),是的BA.5.2基于突变株。一般来说,两种毒株没有明显差异。
钟南山说,在北方,潜伏期进一步缩短,患者在第二天感染。大多数人感染后没有明显的症状,即无症状感染者。有些人有咽干、咽痛、干咳、头痛、发烧等症状,即轻度患者。他指出,高温、全身疼痛使患者非常不舒服,但这与医学上的严重和轻度疾病不同,并不是说严重的疼痛或严重的疾病。
钟南山说:疫情是一条自然规律,我们不主动生病,但由于奥密克戎的强烈传播,感染的可能性很大。然而,感染的时间越晚,感染后出现困难症状的机会就越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说,预防仍然是主要的。“相信到最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感染者无症状。”
奥密克戎变异越快,传染性越强
钟南山说,在奥密克戎出来之前,贝塔、伽马、德尔塔等毒株有变异,但变异不大。但从2022年的传播数据来看,奥密克戎的变异明显快于原来的毒株。目前,奥密克戎突变频率越来越高,现在总突变率已达96.4%。换句话说,没有突变的只有不到4%,接近饱和。因此,奥密克戎的突变越多,对疫苗各方面的抵抗力就越强,传染性就越强。
钟南山说,奥密克戎(BA.4/5,BF.7)感染并不可怕,绝大多数可在7-10天内完全恢复。
钟南山提到,现在有一种说法“早也阳,晚也阳,不如大家一起阳阳”,这个想法是不可取的。预防感染仍然很重要。我国人口基数大,短期内谨慎预防大规模感染,影响正常社会秩序,导致新的变异植物。
他指出,一方面,他强烈呼吁加快疫苗接种,特别是加强异种疫苗接种。另一方面,个人保护也很重要,戴口罩,经常洗手,经常通风,遵守一米线。此外,加强药物推广和第三阶段临床试验,促进审批流程,加快上市。
钟南山提出8条个人防护建议
加强保护(戴口罩、保持距离、减少公众聚集等);
不要害怕感染;
大多数感染者不需要去医院;
经常做抗原检测;
若持续发热必须到医院;
患有一般慢性病的老年人也要接种疫苗;
囤积药必要;
“老药新用”经过严格的实验。
12月15日下午3时,浙江省召开了第122届疫情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浙江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科学准确地实施“新十条”优化措施,全面加强医疗保障能力建设,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目前,浙江省正在加快提高医疗能力。重点是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和治疗资源准备,特别是重症监护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确保患者及时得到医疗治疗,有效保护“一老一小”以及基础疾病和其他脆弱人群,以减少严重疾病的发生。加快发热诊所的扩张。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设置发热诊所,24小时开放。支持乡镇(街道)、村(社区)医疗机构设立发热诊所,必要时将原方舱医院改造为大型发热诊所,确保发热患者尽可能治疗,努力缩短发热诊所的时间。加快指定医院和亚指定医院的床位建设。12月底前,确保全省床位总数不少于10万张。
浙江正在加快为重症监护医疗资源做准备。12月底前,全省三级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综合医院。ICU床位不少于总床位数的4%,可转化的床位按不少于总床位数的4%准备ICU床位数,最大限度地满足重症治疗的需要。加快医疗物资储备,省、市、县三级协调,加强药品、口罩、抗原等防疫物资的生产和储备,做好呼吸机等重症治疗资源储备,确保全省医疗物资和防疫物资不少于3个月,并在全省统一调度使用。
11-01
10-31
10-30
10-29
10-28
10-25
06-27
04-05
04-08
10-14
09-06
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