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的分析视频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更新了,大家呼声最高的当属医药基金经理,一方面是因为牛牛在2023年投资策略的视频里旗帜鲜明的表达了目前医药行业估值较低,并且近期还出现了明显回调,所以相对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医药基金经理,目前整体规模都比较大,而规模往往又是业绩的天敌。牛牛罗列了后台粉丝对于医药基金经理的最核心的4点要求:基金管理规模适中(10-50亿);管理经验超过5年,且短期和长期的相对业绩均优秀;任职于大型基金公司;医药背景的专业人士。
当牛牛结合上述条件进行了一一筛选后发现, 天弘基金的基金经理郭相博,是为数不多上述条件均符合的人选。
郭相博以优异的成绩从世界名校纽约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后,和每一位留学生一样,选择留在美国还是回国发展,是他们毕业时一定绕不开的难题,郭相博的大部分师兄和同学都选择了前者,留下的绝大多数都进入了美国顶尖的制药企业工作,优越的生活条件,极具吸引力的薪资,都让留在美国这个选择,显得如此的理所当然,但是郭相博却看的更为长远,他发现华人在制药行业的天花板非常有限,大部分华人即使非常努力的工作,最后大都也只能晋升至生产管理岗。在他看来,从事一个行业,一定要做这个行业的核心工作,才能深度了解整个行业运行的规律;而医药研发显然才是他所向往的,所以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回国”。
而一切都像是早已安排好一样,在郭相博回国不久,知名药企同仁堂恰好发布了一个从事新药研发的岗位,郭相博迅速抓住机会,以优异的面试表现,顺利入职了同仁堂研究院。因为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勤奋的工作态度,郭相博很快被提升为部门主管,同时深度参与了治抑郁药“巴戟天寡糖胶囊”从临床三期至获批的全过程,这也让他成为了业内为数不多深入参与过新药研发的基金经理。
正因为出色的工作表现,稀缺的工作经历,对国内外医药行业深度的个人理解,郭相博成功吸引了基金公司的关注,2014年2月郭相博转行入职天弘基金,成为了一名医药行业的研究员,由于是半路出家,为了能更快的适应新的工作,所以郭相博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努力,对医药行业内的几百家企业进行地毯式的调研,入行仅仅半年,就飞出了两张航空公司金卡。而努力终究是有回报的,2018年,也就是郭相博仅仅入职四年后,就凭借展露出来的深度研究能力,成功晋升为一名天弘基金的医药基金经理。
郭相博目前在管的基金共有三只,每一只似乎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最新发布的一只是天弘基金旗下的天弘臻选健康,成立不到一年时间,即使经历了医药行业整体宽幅的震荡,但该只基金仍旧取得了净值上涨超过17%的优异成绩(截至2023/2/10)。
我们为了规避短期运气的成分,所以将目光聚焦于另外两只成立时间更长的基金,如果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天弘医疗健康是2018年1月,天弘医药创新是2020年12月),郭相博开始管理的这两个时间点都是短期市场的阶段性高点,随后都出现了系统性的巨幅下跌。
但即使是这样的‘一副烂牌’,天弘基金郭相博却打的非常出彩。以天弘医疗健康这只基金为例,管理同期中证医药指数目前已经跌回至2018年的点位,算是做了一波过山车,但郭相博管理的基金却仍旧取得了100%的惊人回报。
而第一只独立管理的天弘医药创新,更是把逆风翻盘表现的淋漓尽致。2020年几乎在最高位建仓,面对医药行业整体暴跌近50%的背景下,这只基金却仍旧收获了正收益(2023/2/13)。
尤其是去年10月以来,反弹幅度超过30%。截至1月20日,自去年四季度医药板块反转以来,全市场共有9只医药基金净值涨幅超30%,该基金近6个月、近1年、近2年表现都位居同类前十,若扣除规模不足2亿元的基金,其业绩排名 更加靠前。长期管理业绩优秀,短期净值修复迅速,那郭相博到底有何过人之处呢?
除了实业思维之外,拒绝盲目跟风抱团,也是天弘基金郭相博非常注重的一个点,做研究员期间,郭相博发现行业内的一个很无奈的现象,就是各大基金公司的研究员都习惯于先把1,000亿以上的公司覆盖一下,然后再把最近涨的比较好的前20的公司覆盖一下,其他的公司就完全不看了。他明锐地感知到,这种抱团行为,会让投资的风险大大提升,而被忽略的优质公司,是获取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所以自己坚持独立思考,从基本面出发挖掘优质企业,不拘泥于热门赛道,不局限于市值大小,不押注单一细分行业,善于在市场关注度不高时重仓优质公司,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药石科技,从无人问津时买入,2019年三季度首次出现在天弘医疗健康的基金重仓股中,短短2年时间,股价上涨了400%。
郭相博的第三个明显投资特征就是关注成长、淡化估值。大家都知道投资有一个不可能三角: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是没办法同时满足的。在他投资早期,特别看重价格,会选择一些估值较低,增速还不错的公司。最后发现这些公司,表面上看起来很便宜,但是由于所处赛道景气度较低,盈利的增速远远低于估值下降的速度,投资的效果并不好。
经过深度的复盘和反思,天弘基金郭相博对自己的投资逻辑进行了迭代,得出了一个与先前截然不同的结论,他认为股价低、估值低都不是安全边际,医药从来都不应该是一个买便宜的行业,买便宜你可以选择的东西太多了,不会首选医药,真正应该更多关注的是景气度和竞争格局,高景气度确保公司的业绩增长,好的竞争格局确保公司的业绩持续增长。
郭相博的最后一个明显投资特征是把握主线。医药板块的大行情都带有主线特征,抓住主线在郭相博看来可能是医药投资最重要的地方。这几年的CXO、创新药、疫情概念快速轮动,但从结果来看,他均有相对较好的表现,主要原因是郭相博有一套独特的投资秘诀。
具体来说,他首先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将整个医药行业划分为:创新药、中药、疫苗、医疗器械等20多个不同的细分子行业,然后根据不同的商业模式、政策导向、成长空间等因素筛选出高景气的子板块;最后在高景气度的子板块中选出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龙头公司进行重仓配置。听起来似乎并不难,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先整体分类,再预判热点行情,最后提前布局子行业的龙头。
但要知道医药行业是一个有着接近5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7万亿的超大板块,不同的细分赛道之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投资逻辑和商业模式,这不仅要求基金经理有一整套通用且有效的研究框架,还要高频的进行持续跟踪和调研,这既是对个人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个人体力的磨练。
但天弘基金郭相博似乎处理的游刃有余,以去年四季度的操作为例,11月疫情防控新二十条发布以后,市场对医药行业的分歧非常大,他当时提前对疫情的走势做了预判和推演,从刚开始的新冠检测,到后面的新冠用药,紧急用药,再到最后的医疗资源挤兑,每一个关键节点似乎和他的预判都高度相符,由于对一些核心的个股都提前做了一个重仓配置,所以在4季度取得非常不错的超额收益,业绩排名也是名列前茅。
不论是对个股还是行业的投资,我觉得底层的研究框架都是一致的:好行业,好价格,好时机。那医药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行业?我觉得显然是的,但凡对海外成熟的资本市场做过一些研究,都不难发现,医药行业的长期回报率都远远超过市场平均收益水平,其实这点在A股也同样成立, 即使这两年医药行业出现了巨幅的下跌,中证医药指数的年化收益(基日以来)仍旧高达近15%,近10年,医疗行业出现了19只十年十倍的超级大牛股,是所有行业里面,数量最多的。
11-08
11-07
11-06
11-05
11-04
11-01
10-26
03-26
02-11
03-30
10-28
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