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迎来机构密集调研期,据财经网金融根据wind不完全统计,9月以来超过10家A股上市银行发布机构调研公告,调研机构包括券商、基金、银行理财子公司等。截止目前,被调研的银行均为城农商行等区域性银行。
从机构调研内容来看,服务实体、业绩表现、业务开展、资产质量等方面仍是机构关注的焦点。各家银行也根据实际情况答复并披露了相关情况,从中不难看出,区域性银行仍然强调扎根区域、服务实体的重要性。同时,在传统信贷业务外,银行业也在积极开展中间业务,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与业务增长极。
深耕区域发展 强化渠道建设
作为区域性银行,总部所处的地区毫无疑问是其生长的摇篮以及发展的沃土。曾有分析指出,对于区域性中小银行而言,好的区域、好的资源禀赋(股东、管理层、战略)是确保规模扩张有空间、业绩增长再提速、估值修复可持续的根本保障。从实例中也不难看出,区域与银行之间相辅相成,当地经济条件、产业结构、政策环境等对于银行而言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等新老战略区域相继兴起,趁着国家重点战略区域发展的东风,一众身处重点战略区域的中小银行也抓住机遇深入融合、借势腾飞。
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庆银行在回复机构调研2021年中期公司业务得以延续良好趋势时,便提及了所在区域的发展带动。
重庆银行公司银行部总经理罗怡表示,今年上半年,本行公司业务深耕“一市三省”区域市场,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实现公司业务规模稳步增长。
具体看来,重庆银行主动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加强与重庆市发改委等政府主管部门的战略合作,并联动高竹新区、德阳经开区等川渝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制定《金融服务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方案》,推动双城建设发展。6月末,该行在双城区域信贷资产余额近2900亿,较年初增长285亿,对全行资产规模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重庆银行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上半年对所在机构分布的“一市三省”中的10余个重点区域实地调研,摸清区域发展规划、产业布局、重点园区分布,制定“一区域一策略”,找准区域业务发展市场。
青岛银行则指出,青岛作为我行发展的大本营,经济总量在省内处于龙头地位,在海洋经济、高端制造业、对外贸易等方面形成发展特色,区域优势明显,发展前景较好。同时,山东省作为制造业大省,工业门类齐全,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等战略的实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山东省总人口数量超过一亿,市场规模庞大,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为我行带来了广阔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
众所周知,国内中小银行数量众多,在所在区域具有本土优势,在国内金融体系中发挥着“毛细血管”的作用,而随着监管层对于金融机构异地展业的严格管理以及普惠金融的持续发展,建设健全服务体系、下沉金融服务触角成为了区域银行向前发展的不二选择。
苏州银行便在介绍目前的网点布局以及未来规划时表示,截至2021年6月末,本行已拥有166个服务网点,下设苏州分行、南京分行等11家分行,119家传统支行,26家分理处,3家社区支行,7家小微支行,机构覆盖江苏省大部分地区。
未来,该行将坚持“立足苏州,面向江苏,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战略,在现有的经营区域内做深做透,持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一是进一步改善苏州地区网点条件,推进分理处网点优化转型;二是持续推进省内重点地区支行网点建设,深融区域发展,特色经营;三是有序推进镇江分行筹建(目前已获批);四是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成为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银行。
推动业务转型 拓展中间收入
近年来,银行业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向零售转型。同时,随着息差承压,银行对于非息收入业务的探索加速。上半年大零售、大财富战略成为多家上市银行在半年报中提及的热词,上半年上市银行中间业务表现亮眼,俨然成为银行新的业绩增长点。
在目前接受调研的数家银行中,也有银行提及了未来对于零售及中收业务的发展规划。整体看来,商业银行一方面在现有基础上保持零售业务的稳健增长,另一方面,通过在创新产品、完善服务、打造品牌、拓展客群、科技赋能等方式,以财富管理、产品代销撬动中间收入向前迈进并带动整体业绩增长。
近年来,国内财富管理规模不断增长,银行在此业务上大有空间。日前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管理咨询机构)在北京联合发布《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进一步指出,2020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241万亿人民币,2018年——2020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3%;预计到2021年底,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268万亿人民币。同时,2020年,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262万人,预计到2021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将达约296万人。
实际上,高净值人群已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争抢”的对象,主要针对不同客群推出定制化、特色化、差异化的定制产品,更为精准的吸引潜在用户。
重庆银行便表示,在贵宾客户服务上,本行积极推行客户分层管理和资产配置服务,财富管理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0%,贵宾客户数、高净值客户数均达到两位数以上增长。将“加快建设客户分层体系,利用新型CRM系统,重点完善针对贵宾、中老年及青年客户等特征群体的差异化服务手段。”
另一方面,多点发力丰富产品供给端,加强代销渠道建设也成为银行创造中收的重要手段。目前,一众银行聚力产品创新,保障财富类产品供应,在不断增加私行专属产品、理财、基金、贵金属、保险等产品的供应,以求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苏州银行也指出,未来,本行将推进中间业务稳步发展,一方面在理财业务、代销业务、银团贷款、债券承销等方面做大做强,实现中间业务收入可持续增长;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基金托管、债券主承销等各类业务资质,全方位对接客户服务需求,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多样性。
德勤发布的中国银行业2021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展望报告指出:基于财富管理市场巨大而多样的市场需求,大财富管理已经涵盖了零售、存款、理财、基金、保险、信托、托管等广泛领域。作为银行业务战略转型的着力点,财富管理业务相关收入实现全面增长,占比持续提升,增速显著强于其他业务。
智能预警构建防线 多重手段把控风险
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另外一重问题,在于如何保证资产质量的稳定。
据财经网金融梳理,上半年商业银行加强第一道防线,建设专业风险审批队伍,持续提升服务实体和服务前台的专业风控能力。同时强化授信集中度管理,引导信贷资源科学倾斜,在源头上减少不良风险出现的可能性。
此外,银行也在不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通过积极的核销处置、诉讼清收等,存量不良化解取得良好成效。包括对逾期贷款采取审慎的分类标准,持续将逾期6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管理等。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风控对于银行不良管控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多家银行均表示,通过大数据预警,不断提升前瞻性的风险识别能力,对遏制不良新增起到了积极作用;开发预警场景模型,预测信贷资金流向,为贷后现场及非现场检查增加了手段、锁定排查范围,推进风控整体智能化等等。
目前看来,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趋于稳定,A股银行半年报收官,41家银行中,沪农商行未披露半年数据外,另外40家银行,截至上半年末不良率均未超过2%,仅有4家银行上半年不良率上升。
相关研报针对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分析称,分板块看,城农商行不良率改善最为明显,股份行不良率已下降至2015年底来的最优水平。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季度不良率分别环比下行2、3、12、12bp至1.45%、1.42%、1.82%、3.58%。
但分析人士也指出,国内不良风险可控,但需要关注海外防疫形势依然严峻,国内行业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部分不良贷款滞后暴露风险。
11-08
11-07
11-06
11-05
11-04
11-01
03-04
07-19
07-03
10-19
12-13
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