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关周日公布的数据,7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为5646.6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出口33299。.6亿美元,同比增长18%;进口2317亿美元,同比增长2317亿美元。.3%;贸易顺差1012.7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自5月份以来,出口已连续三个月超过15%,呈现出较强的韧性。分析人士认为,出口韧性来自东盟高繁荣复苏和出口价格因素。
从主要贸易伙伴的角度来看,东盟接力欧美需求是出口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从数量和价格特征来看,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从去年的数量转向今年的价格主导。下半年出口业绩可能仍具有弹性,主要支持中国产业优势、成本优势和与东盟的出口互补效应。
国盛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根据主要贸易伙伴,7月份东盟、印度、巴西出口分别同比增长33.5%,52.6%,51.1%,均高于整体增速,但韩国出口同比仅增长15%.3%,低于整体增长率;在发达国家中,对欧盟、日本的出口分别同比增长23%.2%,19.0%,高于整体增速,对美出口同比11.0%,低于整体增速,且较前值大幅下降。
信达宏观还指出,东盟的高繁荣复苏已成为出口增长的主要贡献,美国的驱动作用已经减弱。从国外需求结构的角度来看,东盟继续保持主要贡献,超越美国和欧盟,并对冲欧洲和美国对中国出口贡献的下降。
华创宏观指出,疫情发生前,印度、印尼、巴西等经济体2016-2019年的平均份额为2019年.5%,1.3%,1.7%左右,近期份额分别上升至2%.7%,1.5%,2%左右,比疫情前明显改善,出口替代效果明显。
随着新兴经济体疫情的基本恢复,工业生产迅速恢复。截至今年5月,印度工业生产指数大幅加快,2022年以来,越南工业生产摆脱了2021年大幅波动的趋势,始终强于历史平均增长率。
虽然新兴经济体份额的增加对中国出口产生了一定的替代作用,导致中国出口份额的下降,但这些经济体需求的改善也推动了国内外需求的增加。因此,最终的结果是,新兴经济体已成为接力欧美需求的新出口弹性来源。
出口真的在快速增长吗?价格因素的支撑作用明显
作为前瞻性数据,7月31日,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7月发布PMI数据显示,新出口订单指数下跌22.自2021年5月以来,一个百分点一直在收缩。
据海关总署统计,6月份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同比上涨22%。排除价格因素后,出口数量同比增长仅5%.5%,比过去5年平均8%低2%.5个百分点。
信达宏观指出,从数量和价格特征的角度来看,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从去年的数量转变为今年的价格主导。2021年早期出口高增长以数量变化为主,出口数量指数远高于出口价格指数。自今年年初以来,出口数量指数一直较弱,低于出口价格指数。今年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从去年的数量转变为今年的价格。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特别强调,需要关注出口价格弹性背后的产业逻辑。一方面,海外经济通胀预期的上升提高了价格上涨的容忍度。中国的供给优势体现在输入价格(进口价格)向输出(出口价格)的转移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繁荣和出口价格指数的高增长可以得到证实;另一方面,在海外供给面临一系列影响的背景下,中国高端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全球市场份额。
下半年出口表现或韧性仍需注意Q4回落风险
信达宏观指出,随着海外央行收紧金融条件,今年下半年海外需求可能面临巨大压力。如果8月份主要贸易伙伴PMI继续下降,繁荣扩张放缓或对出口数量增长形成压力。但短期内,价格贡献仍有支撑,预计年内出口下降有限。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中国下半年出口业绩可能仍具有弹性,主要支持中国产业优势、突出成本优势和与东盟的出口互补效应。在劳动力、能源等高成本下,中国与东盟的分工合作可能有助于在全球贸易中获得更多订单,使一些互补关系明显的中间产品和资本产品具有较强的出口韧性;同时,中国凭借能源成本优势,或在一些中上游能耗较高的产品出口中实现高增长,出口结构性“亮点”或者仍然值得关注。
国盛证券指出,Q3预计出口增速仍将保持较高,但需要注意Q4出口下降的风险。背后的逻辑是4:1)Q4PPI可能明显下降,价格因素的支撑减弱;2)在欧洲,美国经济可能进一步疲软,特别是欧洲可能比美国先衰退;3)出口份额可能继续下降;4)基数上升。
11-08
11-07
11-06
11-05
11-04
11-01
08-22
01-30
07-28
02-01
07-08
07-04